網頁

2012年11月28日

取悅你的土壤與果樹


       什麼樣的土壤養出什麼樣得作物!自然栽培,不使用任何農藥和肥料,而土壤是一切的根基,也是唯一的關鍵了!
       今天想分享的,都出自於《蘋果教我的事》這本書。
       土壤是無數生物的家,是樹木的家、雜草的家、細菌微生物的家、蕈類的家、昆蟲的家、老鼠的家…把植物的家整理得舒舒適適的,就是我們的本份了!只要製造出適合這些生物居住的環境,就能產生很營養很棒的土壤,所有生物齊力協助作物生長!
       首先,我們從雜草講起。雜草會吸收土壤中多餘的堆肥和營養,發揮重要的功能。草和其他植物會在土壤中專屬的賀爾蒙,吸引細菌分解這些成分;各種雜草會吸引各自特有的細菌。當各式各樣的細菌聚集,作物就不容易生病。小麥的根有八十公分,黑麥的根有一百六十公分,可以深耕土壤。作物和雜草都能自由生長才是土壤的理想狀態!
       再來談談肥料。
       自然泥土幾乎不含氮、磷酸和鉀。植物只在需要養份時吸收養分,不需要過剩的量。常使用的肥料,有一半都成了氣體,因此即使施了肥,作物也無法立竿見影變得又高又壯。如果我們在此時以化學肥料追肥,微生物就會消失,使得土壤愈來愈無法貯存養份。
       只要觀察豆科的根瘤菌,就可以了解土壤的情況。種大豆時如果完全沒有根瘤菌,就代表土壤中養分充足。如果超過三十顆根瘤菌,代表第二年要繼續種大豆;少於十顆,則不須繼續種。根瘤菌是充分呈現土壤狀態的「晴雨計」。
       取悅你的土壤才能夠取悅你的果樹!木村先生的蘋果樹在實行自然栽培的第十一年終於結出了果實。他感謝蘋果樹,他會摸摸樹,讓樹感受到他的溫度,感激每一顆蘋果樹的努力與用心。我想這是對植物最基本的珍惜吧!

2012年11月16日

感覺久違的夏天


感覺夏天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事,每個人都已經走回自己原本的生活,回金門後我就一直陷入趕模型趕圖被罵改模型改圖再被罵再改模型改圖又被罵的無限輪迴地獄,有時候在陰暗的地下室畫圖,畫著畫著回過神才發現在正圖上畫了一隻又一隻海豚。


正評完後隔幾天,被同學從窗戶外叫醒,說要去小金門。目前從大金到小金的交通工具只有船,這次去小金才發現所有的船都更換了,沒有了可以走出船艙的船了,只能陷在軟軟的椅子上吹著帶著許些霉味的冷氣播著一些奇奇怪怪的偶像劇的擁擠船艙,人與人的氣息彼此交疊混雜著,有點難以忍受。(值得說嘴的是我沒暈船)

小金四周的海有時讓人驚艷,並非光觀景點,而是某處的懸崖或是某處的碉堡所看見的景色,然而我更喜歡大金的東邊,因為那邊沒有瘋狂的文明入侵,那邊的海宛如新生兒般清晰,雖然海廢很多,有些名稱感覺富含詩意,像海山美、寒舍花。

海山美是位於青嶼的一處海邊,喔對,青嶼是村落名,很美的名字地景也很美,紅色磚瓦所鋪設的馬背屋頂所形成的聚落群,還有一棟80年老洋樓,搭配著暗藍色的海。人們還過著很簡單的生活,喵咪和小孩在下午時都在外面曬太陽玩耍。


和同學們常常想著如果可以好想好想搬到青嶼,住在古厝中生活。

最後,容許我介紹我的乾兒子,Porsche,是隻小笨狗,目前是土生土長的金門狗(還沒回過台灣),興趣是喜歡挖砂(偶爾會挖到花蛤)吃砂(讓你體會什麼是滿嘴沙)讓沙子卡進毛的底層(然後讓他阿母氣得半死)。然而我還是最喜歡帶他到海邊玩耍,基本上不外乎成功海邊、后湖海邊、泗湖海邊等(泗湖挖到的花蛤比較大顆喔),偶爾也會在海邊遇到"我遛狗,別人溜馬"的奇怪景象。


想想當初到金門的一大原因絕對是因為它離海很近啊!

寫了一大篇感覺落落長,其實只是想分享一下在金門的生活,在痛苦的建築系地獄中,唯一的樂趣就是去海邊玩!(然後誘惑大家來金門玩順便幫我割模型)


嗨!各位,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