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宣,一字字湧向自己心中正困惑的那一塊。對於現況的確是疑惑,對於未來也同樣未知。 目前生活的困惑來自於所在的行業(科技業)與自己所真正關心的東西(土地、環境、人文)是有著不同的方向的,所選擇的行業最初是受限於所讀的科系,雖然有嘗試過跳脫科技業,但也因為總總因素(經濟、家庭等)又回去了。 雖然告訴自己工作算是一個支持自己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存在的妥協,但說服了自己一年,發現還是沒有辦法,心裡的聲音總是無法忽視。每當向別人聊到自己嚮往的生活,自己所認同的美好,很容易被身邊的人-也就是「現實」給潑冷水。雖然說我對於自己所期望的美好生活能夠清楚地描述,但現實與親友給的評語,讓自己漸漸失去了追逐理想的力量,直到最近剛剛過了低潮,終於感受到自己漸漸能掌握那股想要「跳脫」的力量,我希望能在貴活動,遇到同樣在這片土地上,朝著自己理想生活前進,有著隱隱微光的人。當初填寫報名表時,花了好多腦力填寫完然後再花同等力氣暫時拋下剛填完報名表上那些對於「美好」的想法。原因是在這離職前的半年來,這樣的想法總是得不到同事們、朋友們的支持,進而會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是否太天真、不實際。四月中跟主管提離職,不願意用任何奇怪的藉口或謊言來提離職,我認真的跟主管提我的想法。卻導致了我的離職一直被拖到六月初,終於驚覺自己不管有沒有錄取「潮・生活」都應該跳脫那個不斷磨損我心裡的環境,所以才會說是「任性換來的夏天」,幾乎是挾持著我的主管說:「一定要讓我在六月底辭職!」眼看日子一天一天接近,主管還是不為所動(或說有些搞不清楚狀況),最後還是我直接敲總經理的門才把辭職時間確定下來。 在我的「潮・生活」開始之前,經過了很多波折。所以在「潮・生活」放榜當晚,坐在回家路上的機車後座,拿著智慧型手機不停滑動、重新整理,終於在預定放榜前十七分鐘盼到了榜單!在機車後座又叫又跳的,大概上一次因為放榜這麼興奮是國中的時候吧!於是從放榜的那一刻,開始期待起在花蓮生活的美好想像。
來花蓮並沒有想像中時間很多,活動多到其實很多時間我都很想逃走一個人好好喘一喘,但卻又很貪心想塞進很多活動。我喜歡在三棧溪游泳時的自在,雖然我還是沒辦法像原住民小朋友那樣放縱放鬆。也喜歡出海時看到鯨豚時的純粹感動。昌鴻說著軍艦鳥的事情時,我好像看到一個可以看見別人不太注意的那一層花蓮的人,在花蓮港看見白腹軍艦鳥時我的確有點激動。也喜歡在頂樓大字躺,看著還是有光害的天空,感受有海洋調節花蓮的山風。關於人,印象最深的是土匪的眼神,剛開始跟我們說話很渙散卻還是想集中精神跟我們說話的模樣,到最後才慢慢聽出來他開始可以控制自己想說什麼。我也覺得可以認清自己正在一段很糟的時間並盡可能的開始面對自己,已經代表你已經走出谷底一咪咪了。所以覺得自己開始面對一些內心黑色的東西並嘗試不保留地寫出來對自己而言也許是一個開始。
我喜歡自己在花蓮的轉變,也認識更多自己。重頭開始認識一大群人,並嘗試相處一段時間,快速且用力的凸顯很多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可以沒有顧忌地討論自己,是前所未有的經驗。謝謝「潮・生活」點亮了我從未認識過的自己,或說藉由夥伴們點亮了我某些部分,關於拍照,關於土地,關於美好。
於是過完了夏天,回頭看看自己當初填寫在報名表格的文字,我沒有愧對那時候的自己。
2012夏天之後的每一天,握握手,請多多指教!:)
|
2012年8月31日
任性換來的夏天
2012年8月28日
黑潮‧關於改變的生活
一個台南的孩子,在台北讀書了四年,因為想換個生活,第一步來到了花蓮。
當初會參加「潮‧生活」,是因文宣而有了憧憬,且本身念獸醫卻對海洋生物一點都不了解,也想藉此認識鯨豚朋友們,或許能找回當初的熱忱或改變念獸醫的方向。
在寫心得的現在,營隊已接近尾聲,靜下心來回想這近兩個月裡有關黑潮的種種。
在課程的部分,因在教養院服務缺課不少,但就聽了幾位講師的課程與美好分享時,不難發現,在講課的過程中那閃爍的眼神和篤定的語氣,都在在的述說著他們為了美好生活的理想努力著。這樣義無反顧的勇氣使我感到敬佩,同時,也反問自己,怎樣的美好生活是我願意付出所有去追求的呢?
在戶外踏查的部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東成功港踏查。就像是個畢業旅行一樣,大家奔馳在台11線上、停駐在每個浪花捲動人心的風景、大啖海鮮和自製晚餐,認真的燃燒著青春。而石梯坪潮間帶課程讓我第一次摸海膽、陽隧足;港口部落讓我第一次看到豐年祭、第一次吃檳榔、第一次來到一個天堂似的地方;成功漁港課程讓我第一次接觸死亡的鯊魚、也讓我了解討海人與鯨豚之間那動容的故事。短短兩天一夜的旅程,撼動我那都市小孩的內心,也在心中留下了許多驚嘆號。
「潮‧生活」最大的組成─出海紀錄鯨豚,這是我會記得一輩子的美好回憶。一踏上船、協助遊客穿好救生衣,船慢慢駛離了花蓮港。輕手輕腳得爬上三樓看台,回過頭看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圍成的縱谷,像離開家人懷抱一樣,我突然變成了海上的弱小動物,只能緊緊抓住船身尋找依靠,而剩下的視野全被那藍天白雲和藍黑的海所包圍。當船加速往外海行駛時,激起的每一朵浪花中都藏著一道彩虹,填補了每段找鯨豚的空白。一當解說員大聲說找到鯨豚時,總是跟遊客一樣急急忙忙的到處蒐尋著,但通常是連個影子都沒看到。興奮著等待遠方海上出現的身影,雖然到目前看了許多次,但當看見背鰭出現時總是忍不住發出驚呼聲,像個小孩一樣叫他們靠近點。而當他們靠近船身、縱身跳躍、噴氣、側身看著我們,當下腦袋鬧哄哄的,那樣的心情卻是說什麼也形容不出。
兩個月,過去了,關於這段「潮‧生活」我改變了什麼?
發現過去的自己總是急急忙忙卻不知為了什麼,知道自己從沒認真過日子。現在的我,學會怎麼放鬆心情、放慢腳步,汲取了黑友們分享的故事,沉澱出屬於自己的顏料,用豐富的色彩畫出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2012年8月25日
潮生活讓我長大。
「如果三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你會改變現在的生活嗎?」
我不會,就算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也還是會過一樣的生活。因為我很滿足。滿足,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什麼,而是我認識了很多什麼。
已經在花蓮這個可愛小縣念了兩年書的我,知道七星潭有多漂亮、自強夜市有什麼好吃的、慕谷慕魚什麼時候去不用搶,也知道雲山水其實沒有完全關閉,還有口袋裡幾間花少少錢就可以吃飽飽的美食。但是這樣的自己,我沒有勇氣說我多愛花蓮。
大三下學期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每周五的玩樂日,騎著我的125小白,載著或被載的可愛夥伴薇薇一同走過了花蓮的許多小地方。一種神祕的力量(笑),讓我從白目的都市臭小孩,討厭小貓討厭小狗討厭所有小開頭的動物,然後從愛小魚開始,到現在愛所有土地豢養的每粒細胞。所以我說我好愛花蓮,你問跟以前哪有不一樣,還不是一樣到處玩?我任性的說,就是不一樣!
我們認識了四八高地,上面有個專為客人設計的座位,那是看海最棒的位置;
我們認識了193線道長滿怪植物的水塘,每次經過都要停下等待水怪出現,當然沒有一次看到(笑);
我們認識了美崙校區的駐衛警,守護著幾近廢墟的「我們的美崙校區」,看到我們總是開心的說「又回來走走看看了阿」,我們都明白,裡面充滿了多少無奈與不捨;
我們認識了水璉村的村長,告訴我們許多部落的可愛小故事還有25元滿滿的炒麵,和每次都要說我們真的不是雙胞胎(笑);
我們認識了芭崎的姐妹阿姨,聽她們說最近又有什麼可愛的客人出現,發生了什麼可愛的事;
我們認識了高雄鴨肉麵的老闆,免費的鴨頭招待還有再解釋一遍我們真的不是姐妹(笑);
我們認識了鳳林的激動小狗和產業道路透著光的筆筒樹;
我們認識了鳳林的激動小狗和產業道路透著光的筆筒樹;
因為打工還認識了待我們如家人一般的菁華河畔民宿老闆,從結婚到現在懷孕,我們一起懷抱著期待等待家族新成員的誕生。
因為我們的花蓮地圖上每個小地方都是一張張迷人的可愛笑臉而不只是一條條的遊玩路線和美麗景點,於是我敢大聲的說,我好愛花蓮。
2012我也認識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看到NGO組織成員有多熱血的專注在他們關注的議題中、付出多少時間心力為了讓我們的環境能多一滴滴的美好。我從海洋議題開始接觸慢慢到認識其他的環境議題,從原本覺得台灣真美好,人好地好心情好,到後來覺得悲觀,為什麼我們水不能喝?為什麼米會有毒?為什麼漁業那麼枯竭我們還是不願改變對待海洋的方式?為什麼海岸那麼美財團政府可以聯手占有?為什麼我們花了那麼多稅金卻養了只會吵吵鬧鬧耍嘴皮子的政務官?
「有些問題是大到不知道從哪邊開始解決,所以選擇不去解決。」漁業為什麼枯竭,因為漁船捕太多魚,為什麼要捕那麼多魚,為了要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只是立場不同,並沒有對錯」,這一連串環環相扣造成的結果,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們不能那麼消極,政府不可靠,我們只好從身邊開始慢慢的透露訊息,希望有朝一日能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迫使政府正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都不想要聽到「你知道鬼頭刀嗎?」「喔,是昨晚紅燒的那隻嗎?」這種沒有文化的對話。
2012黑潮夏天的營隊,我抱持著對所有事物高度關心的態度參與。我告訴自己沒做過的事情不能說自己不適合、不喜歡、不要,所以我去手工割稻。以前心裡總會有一點小小的聲音說我想要有一塊地,要自己種東西、收割,享受自給自足的快樂,於是我去割稻。體驗後,我決定,有時候可以容許一點會製造汙染的東西存在,例如收割機(笑)。當然體驗過後給我最大感受就是,我更尊敬使用自然農法耕種的農人。當以人力代替機器時,是需要花費多少的心力,當決定拒絕農藥時,就需要準備迎接各種小動物的拜訪了。於是去好事集時,我終於了解那些高於一般市場的蔬果價格背後躲藏著多少難以述說的故事和堅持的精神,於是我決定不殺價。
2012潮‧生活營隊也讓我認識了二十幾種生活的方式。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一直是自己和家裡的期待,但是我真的對於那個「穩定」,有著越來越多不確定感。真的心存感謝有這麼多人的經驗讓我對於畢業沒有那麼多恐懼,視線也從面前窄窄幾條路的掙扎中,突然抬頭,看到了寬闊的天空,發現了等待我去探索最佳的方向。
感謝還是有一群人願意懷抱希望讓台灣的未來更美好,我也因為認識了一群人而開啟了從未想過可以嘗試去走的路。謝謝黑潮、謝謝12年潮生活的可愛夥伴們。
我是一顆破了小洞的氣球,慢慢失去養分而不自知,
直到花蓮的人事物為我補起了空洞,
潮‧生活為我注入了一些些的養分,
其他部分,是我未來的功課。
謝謝一切美好的花蓮看不見日落,
讓我時刻惦記著家鄉那美得令人窒息的夕陽西下。
最後要感謝黃黃夾腳拖陪我踏遍這塊土地,真的無法丟棄你
你好!我是大萱:)
2012年8月24日
成功的漁港
再度抵達成功漁港
你們知道成功港以前發現過大翅鯨嗎?
躺在眼前
像五年前倒帶後再播放一樣
景色、血色依舊
一具具冰凍的身軀
癱在灰黑色的水泥地板上
細長型金屬工具
利落的刺入皮膚
鑽出與金屬工具一樣細長的肉條
那一節軀體已有好幾個孔洞了
這項作業十分重要
決定了最後收屍者是誰
人聲鼎沸的喧嚷
為往生者在陸地上
做最後的價格悼念
老拿破雨傘的旗魚
大眼睛可愛的青鯊
情與義的鬼頭刀
還有很多我說不上名字的他們
你們怎麼不微笑呢?
你們該多來親近我們
當知道你會善意的微笑
我們會成立保護團體
為你們抗議
為你們的後代網開一面
加油!
你們做得到的
素食者流著綠色植物般的血色
相機快門喀擦、喀擦的聲聲作響
他們的樣子已經模糊了
快刀手的漁夫
為生魚片新鮮度搶著分秒
你們的熱血往小水溝流吧!
算是偷了一部份的自由
終究可以奔回大海
解說成功漁港的講師
領著我們離開無間道的那一層
來到了港口說著:
母鯨為了被補獲的幼鯨
在港口外傷心了三天三夜
才死心的離開這裡
我眼眶泛紅的感動著
為這段看不見主角的老故事流淚
凍僵微笑不起來的你們
躺在眼前
我沒有動一絲毫的感傷
給這個夏天的六張明信片
關鍵字一:鯨豚
To 大海好朋友
這個夏天以前,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第一堂課偉立老師帶我們認識了你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關於海中的哺乳類與我們的相似以及不同之處。那些課堂中的知識其實還是太遙遠模糊。然後來到海上,終於相見,我才明白了你流線型的身體有多迷人,在水中擺動尾鰭前進的自在是雙腳行走的我們無法模擬的;我也聽見你噴氣的聲音,看見從你的氣孔逃出的細細水花,想像你憋了多久終於可以大口呼吸的痛快;當我第一次見到你帶著寶寶一起躍出水面,竟有種近乎落淚的感動,寶寶緊貼在你身側,又想依賴又想快點長大,獨立完成屬於自己的跳躍,而你就這樣帶著他,不緊抓也不催促,讓他在自己喜歡的時間空間,做自己感覺需要的動作。有時候你很靠近,近到在我腳下幾乎以為伸手就可以碰觸,有時候你會和船隻保持一段距離,有時候你在水中游動得飛一樣快,有時候你只是慢慢的浮在海面隨著浪晃動。我想你有自己的心情,就像我們有時興奮有時沈默,有需要同伴也有需要獨處的時刻一樣。《大海的朋友》裡,海豚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這個夏天以後,我心中的那片海,多了好多大海好朋友。
From 陸上好朋友
關鍵字二:出海
To 渴望撫摸海洋的你
你說最近很忙很累,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撫摸海洋。我一方面慶幸自己在這個有山有海的地方生活了一段美好時光,一方面想起,我曾經對海也感到深深恐懼。「你喜歡山還是海?」這個老套沒創意的問題,過去我的答案並不猶豫一定選擇山,走入山林帶給我的平靜與安定,相較於廣大無邊際的海洋帶來的一種未知的恐懼,總是給我很大的撫慰。然而這個夏天,出海十七次(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增加),我發現沒有一次我的感覺是害怕的。這讓我感到驚奇,原來我只是「以為」自己害怕海,就像對每一件未知的事物一樣,因為無知而恐懼,實際去靠近、接觸、瞭解以後,那些咒語般的懼怕便如煙霧般消散。我喜歡站在船頭假裝自己是個堅強的水手,哼著歌被海風吹進自己的耳朵;我喜歡坐在圍欄中間把腳吊在船緣,白白的浪花打上來的時候陽光和帶著鹽分的海水一起滲透進皮膚;我喜歡在大海好朋友出現的時候觀察船上每個人的表情,十有八九都像回到了童年,而孩子會更直接表達他們的驚喜與快樂;大海好朋友躲起來的時候,我好像也沒那麼失落,因為我可以躺在三樓甲板像躺在搖籃裡,聽著解說員和船長爭論哪種海豚比較「乖」,看著天光雲影的豐富變化。
「你喜歡山還是海?」這個老套沒創意的問題,在此恕不回答。
From 曾經恐懼海洋的我
關鍵字三:土地
To 碗裡的米飯
我小時候碗裡常常有剩飯,原因是吃不下,或是更機車的,不想吃了(兒童的世界裡有太多東西比食物具有誘惑力)。長大一點,開始會乖乖把飯吃完,不是因為被威嚇飯沒吃完會嫁給麻子臉,而是「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搭配課本裡農夫戴著斗笠捲起褲管彎腰辛勞的模樣真的有被輸入腦海。然而,我對碗裡的米飯怎麼來,還是不夠瞭解。這個夏天我們認識了好多農夫,也實際下田插了半小時的秧,透過農人的分享以及自己踩踏在泥土的體驗,我明白作農絕對不是件浪漫的事,雖然透過那些「有稻香味的明信片」很多人將農村視為逃離飽和到快嘔吐的都市的出口,但你選擇將結穗累累的稻田留在相機裡就好,還是願意花上一點時間去瞭解農業的產銷、土地收購、水源汙染等等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青松大哥說:「生活不會永遠在夢裡。」即使對土地有理想,我們還是不能替別人決定他要吃什麼,但我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對碗裡的食物有更多的理解。大王說:「美好生活是集體的,不是個人的。」我們都是被餵養的一棵棵秧苗,吸收了無比肥沃也無比危險的養分。身為一棵秧苗,對自己的未來不禁感到汗涔涔,但還是要努力長大,為了可以迎風搖擺和同伴們一起畫出金色稻浪的那一天。
From 心裡的秧苗
關鍵字四:青春
To 十九歲
說起青春我總是想到還穿著白上衣藍裙子的制服年代,以及從書本及聯考中解脫成為大學新鮮人的那個夏天。而把學士帽拋向天空都過了這麼多年,幾乎要成為一張停格的泛黃相片,誰還在談青春?對我來說青春和年紀無關,青春是一種態度。十九歲的青春有在排球場上揮汗的身影,和今年夏天撲在沙排場上的那個翻滾重疊。其他有如校園電影般的畫面還有:港口踏查的旅程中,在檔車後座吹着風曬着腿,心裡衝動湧上來就站起來,伸出手握緊拳頭直向天空鬼叫的三八行徑。更多的時候青春是一群人共同孕育的,每個人其實都很孤單,但好多好多孤單的人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狂歡:一起乘著藍天白雲陽光出海、討論等一下要吃什麼、反美麗灣拆拆拆、回程路上的人體點播機、聊通宵、說秘密、共同創作擊鼓、尖叫著跳水、在區間車廂裡打牌彈額頭、獨木舟划完後僵硬的笑容…。
我並不是沒想過參加潮生活會遇到許多有趣的人(畢竟黑潮就是以瘋子怪咖多而著稱),但真的讓我意外的是,以為已經很固定的自己還能夠融入一個團體,互相關心與辯論。我們隨著黑潮而來,一起成為一股洋流,在這個夏天交織著往某個方向同行。
From 曾經而且找回了的十九歲
關鍵字五:皮膚
To 白拋拋
其實我從來也不清楚你的樣子,畢竟黑與白之間我頂多屬於灰的那一邊。夏日炙陽令人防衛,電視廣告裡女明星穿起比基尼一身白皙,彎起燦爛笑容在沙灘上跳躍,告訴你只要擦了他們家的防曬乳,到海邊玩一點負擔都沒有,不用怕會變黑喔!他們大概不知道,在花蓮,在黑潮,有一群人,越黑越驕傲。相見歡的影片中,許許多多參加過黑潮營隊的夥伴,對黑潮人的印象最大公約數就是「黑」,那一刻起我像是某種禁錮被鬆綁似地,感到無比安心,黑肉底也有出頭天!從此以後正大光明不抹防曬乳(其實還是有,但是防曬傷而不是防變黑),不斷加深的膚色是一層又一層的陽光貼在身上的標記;大腿中間和肩膀與胳膊連接處有明顯的潮界線;腳上有另一雙鞋,被曬出來的一雙鞋;每次拿自己黑黑的手臂貼在白白的肚子上,都忍不住笑出來。雖然比起長年出海的解說員和船長,我還是只能被分在咖啡色那一邊,但回到台北聚餐被家人驚呼「怎麼變那麼黑!」的時候,或是和遠方朋友通電話時假裝抱怨自己又變黑其實語氣中帶著自豪的時候,心裡莫名踏實起來。我喜歡自己黑黑的樣子,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黑到會發光,亮亮的那樣,笑起來牙齒特別白。我告訴你,不用怕變黑的夏天,真的很爽。
From 黑嬤嬤
關鍵字六:故鄉
To 台北的你
我知道你常常在想,自己並不屬於台北。雖然習慣保持平衡的你從來沒有真正討厭過這個城市,但常常在列車南來北往間,發現自己對「回」到花蓮抱著更期待更放鬆的心情。離開台北前往花蓮的路線,對你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七月初為了潮生活再次出發的這一趟,卻似乎比七年前的出發更加鼓動、亢奮,甚至有些顫抖。天際線愈向東愈開闊,晴朗得就像真正的暑假一樣。當左方窗上映入陽光下樹木可辨的龜山島,湛藍的海水拍打岩岸,幾乎是海一現蹤的剎那,鼓動激盪的心突地平靜了下來,對向座位的男孩搭配着藍泱泱的背景,和多年來每次回台北行經宜蘭礁岩海岸的風景以反方向疊合,不必訝異,不必激動,你知道,你只是要回家而已,回到以海風和山影哺育你的那個家。回到花蓮的第一天,騎著向以前同事借的機車,在兩輪交通工具上,身體被街道的氣流拍打,遇到散步車時加速超越……好熟悉好熟悉,那些生活的痕跡都還在,身體記憶最誠實,你甚至在聞到台北不可能出現,只有花蓮才有的,廢氣混合著野草泥土和海風的味道時,感動微笑,並且以為自己沒有離開,以為自己會在這裡生活一輩子了。兩個月的時間,你似乎更確定了,故鄉的樣子。
From 花蓮的我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