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8月31日

任性換來的夏天



營隊結束後才敢跟東良要我當初在報名表上填寫的文字,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看到文宣,一字字湧向自己心中正困惑的那一塊。對於現況的確是疑惑,對於未來也同樣未知。  
目前生活的困惑來自於所在的行業(科技業)與自己所真正關心的東西(土地、環境、人文)是有著不同的方向的,所選擇的行業最初是受限於所讀的科系,雖然有嘗試過跳脫科技業,但也因為總總因素(經濟、家庭等)又回去了。
雖然告訴自己工作算是一個支持自己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存在的妥協,但說服了自己一年,發現還是沒有辦法,心裡的聲音總是無法忽視。每當向別人聊到自己嚮往的生活,自己所認同的美好,很容易被身邊的人-也就是「現實」給潑冷水。雖然說我對於自己所期望的美好生活能夠清楚地描述,但現實與親友給的評語,讓自己漸漸失去了追逐理想的力量,直到最近剛剛過了低潮,終於感受到自己漸漸能掌握那股想要「跳脫」的力量,我希望能在貴活動,遇到同樣在這片土地上,朝著自己理想生活前進,有著隱隱微光的人。
當初填寫報名表時,花了好多腦力填寫完然後再花同等力氣暫時拋下剛填完報名表上那些對於「美好」的想法。原因是在這離職前的半年來,這樣的想法總是得不到同事們、朋友們的支持,進而會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是否太天真、不實際。四月中跟主管提離職,不願意用任何奇怪的藉口或謊言來提離職,我認真的跟主管提我的想法。卻導致了我的離職一直被拖到六月初,終於驚覺自己不管有沒有錄取「潮・生活」都應該跳脫那個不斷磨損我心裡的環境,所以才會說是「任性換來的夏天」,幾乎是挾持著我的主管說:「一定要讓我在六月底辭職!」眼看日子一天一天接近,主管還是不為所動(或說有些搞不清楚狀況),最後還是我直接敲總經理的門才把辭職時間確定下來。

在我的「潮・生活」開始之前,經過了很多波折。所以在「潮・生活」放榜當晚,坐在回家路上的機車後座,拿著智慧型手機不停滑動、重新整理,終於在預定放榜前十七分鐘盼到了榜單!在機車後座又叫又跳的,大概上一次因為放榜這麼興奮是國中的時候吧!於是從放榜的那一刻,開始期待起在花蓮生活的美好想像。



來花蓮並沒有想像中時間很多,活動多到其實很多時間我都很想逃走一個人好好喘一喘,但卻又很貪心想塞進很多活動。我喜歡在三棧溪游泳時的自在,雖然我還是沒辦法像原住民小朋友那樣放縱放鬆。也喜歡出海時看到鯨豚時的純粹感動。昌鴻說著軍艦鳥的事情時,我好像看到一個可以看見別人不太注意的那一層花蓮的人,在花蓮港看見白腹軍艦鳥時我的確有點激動。也喜歡在頂樓大字躺,看著還是有光害的天空,感受有海洋調節花蓮的山風。關於人,印象最深的是土匪的眼神,剛開始跟我們說話很渙散卻還是想集中精神跟我們說話的模樣,到最後才慢慢聽出來他開始可以控制自己想說什麼。我也覺得可以認清自己正在一段很糟的時間並盡可能的開始面對自己,已經代表你已經走出谷底一咪咪了。所以覺得自己開始面對一些內心黑色的東西並嘗試不保留地寫出來對自己而言也許是一個開始。

我喜歡自己在花蓮的轉變,也認識更多自己。重頭開始認識一大群人,並嘗試相處一段時間,快速且用力的凸顯很多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可以沒有顧忌地討論自己,是前所未有的經驗。謝謝「潮・生活」點亮了我從未認識過的自己,或說藉由夥伴們點亮了我某些部分,關於拍照,關於土地,關於美好。

於是過完了夏天,回頭看看自己當初填寫在報名表格的文字,我沒有愧對那時候的自己。

2012夏天之後的每一天,握握手,請多多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