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品安全觀念啟蒙於國中的健康教育課,當時老師花了一堂課,用帶來的瓶瓶罐罐,魔法似的變出芬達汽水和許多果汁飲料,那是第一次我真正見識到化學的威力,他製造味道的輕易和可怕的魔力。而高中呢,印象最深的則是「環境賀爾蒙」這個詞彙,覺得自己的健康深受威脅及壓迫,感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無奈。而這個夏天,聆聽了講師們對於有機產業的見解,我對自己吃的食物、身處的這個環境有了更多了解的熱忱。
記得分享會上韻淑提到:台東的一位農夫阿姨,稱自己的產品為「健康蔬菜」,她承認她放了些農業,確保種出來的蔬果有一定的產量,因為如果嚴格的不放任何農藥,蔬菜水果可以吃的部分實在太少了,無法維持品質,因而也無法維持生計。我很認同阿姨的農產品,我認為它勝過於由國外進口肥料和其他昂貴成本所細心呵護的高標準的有機食品。因此我是接受自己吃的食物裡有放一點基本的農藥的。
除了農藥的疑慮以外,水質也非常重要。但是即使農地經過《有機農產品驗證基準》的驗證,也無法確保未來的一個月甚至一個禮拜,不會有人傾倒工廠廢水進灌溉蔬果的溝渠。
與其注重嚴格把關的有機蔬果,不如找一位值得信任的農夫!一位誠懇告訴你:這是她這個季節種出來的蔬菜和水果的農夫。
想要吃到好食物就要有一塊美麗健康的土地以及和農夫農田之間的零距離!我認為信任自己的農夫比一項項檢驗自己的疏菜來得重要得多,因為有好農和好山好水的地方,就一定有好食物存在!(參考資料:http://e-info.org.tw/node/348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